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故事 >

让孩子获得爱和安全,每天5分钟的睡前故事,就是这么简单

时间:2024-09-16 10:10:12

“我的孩子总是怕黑该怎么办?”

“我的孩子和我不亲该怎么办?”

“我的孩子总是爱发脾气该怎么办?”

……

很多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的家长总是被孩子这样,或者那样的情绪和情感问题所困扰,并常常因此感到无措,焦虑和烦恼。

其实,年幼的孩子他们的需要很简单,问题解决的方法往往也没有那么复杂。

家长们完全不必要因此而烦恼,很多孩子只需要家长每天在睡前花上5分钟讲一个情感故事就可以得爱和安全感。

365夜孩子依偎在父母的身边收获365个故事,同时从父母那里培养了基本的信任,乐观的态度,对世界美好的感觉,以及爱和安全感。

孩子特别喜欢互动,每个故事都是最好的互动机会。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当妈妈跟孩子读:“森林里的住着一个……”孩子总是会跟着妈妈说“喜欢小黑熊,或者说我喜欢小黄狗……”

然后越来越沉浸在当中。这时妈妈也会充满爱意的跟孩子说:“小黑熊真的很可爱,还很勇敢。”

儿童在生活中需要规律和仪式感。

当父母在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亲密温馨的时光,让孩子安静下来,带着美好的感觉进入梦乡。

仪式感还体现在孩子经常喜欢睡前父母给他们讲同一个故事。

重复性的故事辅助儿童进入最佳的睡眠状态。好的睡眠状态让孩子感到安全和幸福。


同时重复性的故事也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好途径。

给孩子讲故事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个故事重复5~6遍,甚至一周讲同一个故事。重复的频率,根据孩子的年龄作相应的调整。孩子越小重复的频率越高,学龄前儿童有时候会整月都会重复同一个故事,而学龄儿童一般来说重复2~3遍就可以了。

孩子的呼吸和频率是不稳定的,而有规律的生活,重复性的讲述可以增进孩子的呼吸和心跳的和谐,这种和谐让孩子的内心获得深刻的滋养。

重复性的故事包括孩子反过来自己从父母那里听到的故事再讲给父母听。

这样孩子的大脑始终处在一个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孩子创编故事

很多家长更喜欢给孩子编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故事。

那么如何为孩子编故事呢?

首先我们要记住给孩子希望,所以我们编的故事尽可能的要有快乐的结局。

孩子还在成长,我们要保护孩子内心积极的力量,孩子的心智还不够强壮,还不能承受成年人所承受的心理地震。

其次,在我们的故事中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年幼的孩子通过模仿动作来学习,因此在故事中就要不断的行动,行动,再行动。充满行动力的故事,能够发展孩子的意志力。

第三,所有的故事都要有开头,过程和结尾。12岁以前的儿童故事要有韵律,要完整。完整的故事能让孩子获得整体感。

最后,我们要知道每个好的故事都有治愈的潜力。那些我们生活中获得智慧中创造出来的故事,或者根据经典故事所改编的是都能够帮助孩子和周围的世界连接,从而获得强大的内心力量。